家里有1-3岁孩子的父母都知道,教导这个阶段的孩子非常的棘手。似懂非懂,偶尔对话要采用大人式,偶尔要像小孩子般平起平坐。
我们承认我们俩在这方面犯了许多错误,甚至是一错再错。可怜孩子受了我们的脾气,还挨打了许多许多。
我觉得不对劲,决定寻找方案解决。许多时候,我和荔枝都持有不同的教养方式。我是比较有主见的,而且立场坚定;荔枝也有他的一套,一样有自己的立场。双方相持不下,最后可怜的是孩子。
为了与荔枝有共同的育儿方式,我决定改一改看书的内容,专看育儿书,举出作者采用的方式,然后一起apply。看书会睡觉的荔枝,最终为了家庭,还是愿意跟我一起看书。我是很开心下,也有些些感动。
之前,有点管不住益国,好气馁,好伤心,怎么自己的孩子是这个样子?
慢慢调整自己,跟荔枝沟通沟通,处理处理自己的情绪,重新出发。
现在的状况好多了,至少我们比较知道如何处理突然的发脾气或不开心。。。
无意中读到的文章,内容取之
个人觉得里头提到的8点很值得去思考与应用。老实说,差不多条条我们俩都做错,不过it is ok
to be late than never。
1、针对孩子犯的错误
典型场景:孩子拿着一跺碗,跑着过来,结果失手全部摔碎了。
井中月点评:按照成人的标准,这是一件坏事,但从孩子的 角度来看,他们可能是好心想帮忙,碗摔碎了,只是由于能力不足,或是不小心而已,是好心做坏事的表现。正常情况下,做的好的家长不会怪罪孩子,反而会安慰孩子。而家长做的不好,就会训斥、责骂孩子。所以,针对孩子好的原始动机,就算孩子没有想到,也是可以往好的地方引导。比较好的说法是:“你是想帮助我吧?真不错!碗摔碎了都怪我,是爸妈没有教你怎么拿,来,我们一起收拾完,然后我教你怎么拿就不容易摔。”
思考:有一天,你学习一个新技能,结果失手了,你希望别人对你怎么说?
2、针对孩子内心的感受
典型场景:孩子发明了一个极其幼稚的游戏,玩的不亦乐乎,还邀请你参加。
井中月点评:这种情况,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,是经常可以看到的。许多家长对此往往会忽视教育和表扬孩子的机会,一是感觉没有什么可以赞许的,二是也真的很无聊。就算看到孩子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性,可稍微一夸,连自己都感觉好笑。所以,针对这一场景,父母可以从了解孩子的内心的感受入手,不仅可以使孩子知道做了有意思的事情,也可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和培养想象力。所以,你应该多问孩子一些问题,如是怎么发明的,你自己觉得怎么样,你有什么新想法补充,怎么更有意思,还可以怎么玩等等。
思考:有一天,你对上司说你想到一个好办法,可上司听完没有什么反应,只说知道了,你有什么感受?
3、关注孩子挫折时的感受
典型场景:只要是孩子遇到挫折时,比如搭积木总是倒塌。
井中月点评:与孩子成功的喜悦相比,关注孩子挫折时的感受,更为重要。孩子天生渴望成功和征服困难,但由于能力的问题,一定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。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挫折只是说一些鼓励的话,这只是隔靴挠痒。此时真正能打动孩子和父母最应该做的是,父母承认看到他们的努力,要认同他们的情绪,同时让孩子进行纵向对比,从挫折中获得成功的体验。所以,你可以说“还不错嘛,比前几天强多了,需要帮助吗?”,或者说“你应该为自己感到骄傲的,你经过努力已经能完成5块了!”。
思考:有一天,你有个报告被打回来了,你希望你的上司怎么对你说?
4、对孩子进行授权
典型场景:“今天你摆的碗筷,都对了,真不错!”
井中月点评:孩子在其成长过程中,迫切需要家长的肯定和鼓励,虽然表扬可以起到许多作用,但对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情,与其天天夸奖到“呕吐”,还不如明确表示把这个光荣的任务交给孩子,由其全面负责。这对孩子来讲,是一种极大的信任,也是对其能力的肯定。所以,当父母发现孩子已经具备某种能力,就应该放手让孩子去做,逐渐变成孩子的一种习惯。比如摆碗筷,你完全可以说“既然你这么喜欢摆碗筷,那以后这个任务就交给你好吗?”
思考:你的上司天天盯着你,生怕你的工作做得不好,你会怎么想?
5、对孩子进行激将
典型场景:“你能把碗筷摆好?我不相信,除非你连续3天都摆好!”
井中月点评:激将法,是故意不相信孩子有某种能力,然后设置障碍,而孩子为了表现和证明自己,会按照家长的圈套去做。激将法不能经常使用,只是偶尔为之的方法。需要注意的是,激将法是一把双刃剑,除非家长对孩子的性格和能力非常了解,才可以使用,否则不仅没有效果,还打击了孩子做事的积极性,例如对抑郁质的孩子,激将效果很差。另外,在孩子完成激将“任务”后,家长不必过分的夸奖,多承认自己“看走了眼”,一样让孩子心满意足。
思考:想想你的上司和你打过赌没有?是不是经常赌饭局?为什么?
6、向孩子寻求帮助
典型场景:“宝贝,这个我怎么都做不好,你能帮我一下?”
井中月点评:从孩子的天性来看,孩子是善良和乐于助人的,所以,父母可以利用这种心态,在无形中把自己的教育理念融入到生活中。同时,由于父母的低姿态,不仅使孩子得到成长的满足,也为家长得到了名正言顺“夸奖”孩子的机会。当孩子完成对你的“帮助”,你的一个会心的微笑,或一个热情的拥抱,就可以让孩子心满意足。当时机相对成熟的时候,父母就真的可以请孩子参与家中重要事情的决断和解决了,这对孩子的社会化是有极大的帮助,还使孩子感觉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,获得了家长的最高奖励和表扬!
思考:想想生活中,别人来求你帮忙,且是你可以做到的事情,你是什么感觉?
7、背后表扬孩子,但又故意让孩子听到
典型场景:假装背着孩子,打电话和老人汇报:“你孙子今天可棒了,……。”
井中月点评:对孩子的表扬,有时候不当面表扬的效果,是你想象不到的。其一,如果一个人经常背后夸奖别人,其心态和视角都是非常好,当见到其人时,就会自然而然地带出好感,就算不说话,其身体语言也暴露无遗。其二,你背后说人好话,且被人发觉后,被夸奖的人就会认为是一个真实的夸奖,当见到夸奖人后,就也会自然而然地带出好感,对其所说的任何话,都先认可而不会想着反驳,这为后面的教育打下良好基础。这种“表扬”,对孩子也是适用的,唯一的区别是,孩子事后会把“偷听”的话,喜滋滋地告诉你。
思考:某天你的上司和老总打电话时,你无意中听到在夸你,你有什么感觉?
8、帮助孩子进行自我评价
典型场景:“你喜欢自己画的画吗?”
井中月点评:一般情况下,在幼儿教育上,是不主张和孩子说过多的道理,这是因为孩子的逻辑思维还不完善。但是,道理也不是不能讲,就看你怎么讲了。当孩子做了一件事情,只要有机会,家长就应该问问孩子,对自己所做的事是怎么看待。如果孩子对自己的所作所为,能得到正面的评价,就说明他们内心有成功的喜悦,同时产生继续学习动力。而家长此时的责任,是引导孩子多发现自己可取之处,多获得对自己的正面评价,等于让孩子学会自己表扬自己和懂得道理。当然,如果是负面的,就需要父母进行反思了。
思考:某天你的上司问“你喜欢公司吗?”,从自己真实的角度,想想回答“喜欢”和“不喜欢”得区别。
典型场景:孩子拿着一跺碗,跑着过来,结果失手全部摔碎了。
井中月点评:按照成人的标准,这是一件坏事,但从孩子的 角度来看,他们可能是好心想帮忙,碗摔碎了,只是由于能力不足,或是不小心而已,是好心做坏事的表现。正常情况下,做的好的家长不会怪罪孩子,反而会安慰孩子。而家长做的不好,就会训斥、责骂孩子。所以,针对孩子好的原始动机,就算孩子没有想到,也是可以往好的地方引导。比较好的说法是:“你是想帮助我吧?真不错!碗摔碎了都怪我,是爸妈没有教你怎么拿,来,我们一起收拾完,然后我教你怎么拿就不容易摔。”
思考:有一天,你学习一个新技能,结果失手了,你希望别人对你怎么说?
2、针对孩子内心的感受
典型场景:孩子发明了一个极其幼稚的游戏,玩的不亦乐乎,还邀请你参加。
井中月点评:这种情况,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,是经常可以看到的。许多家长对此往往会忽视教育和表扬孩子的机会,一是感觉没有什么可以赞许的,二是也真的很无聊。就算看到孩子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性,可稍微一夸,连自己都感觉好笑。所以,针对这一场景,父母可以从了解孩子的内心的感受入手,不仅可以使孩子知道做了有意思的事情,也可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和培养想象力。所以,你应该多问孩子一些问题,如是怎么发明的,你自己觉得怎么样,你有什么新想法补充,怎么更有意思,还可以怎么玩等等。
思考:有一天,你对上司说你想到一个好办法,可上司听完没有什么反应,只说知道了,你有什么感受?
3、关注孩子挫折时的感受
典型场景:只要是孩子遇到挫折时,比如搭积木总是倒塌。
井中月点评:与孩子成功的喜悦相比,关注孩子挫折时的感受,更为重要。孩子天生渴望成功和征服困难,但由于能力的问题,一定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。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挫折只是说一些鼓励的话,这只是隔靴挠痒。此时真正能打动孩子和父母最应该做的是,父母承认看到他们的努力,要认同他们的情绪,同时让孩子进行纵向对比,从挫折中获得成功的体验。所以,你可以说“还不错嘛,比前几天强多了,需要帮助吗?”,或者说“你应该为自己感到骄傲的,你经过努力已经能完成5块了!”。
思考:有一天,你有个报告被打回来了,你希望你的上司怎么对你说?
4、对孩子进行授权
典型场景:“今天你摆的碗筷,都对了,真不错!”
井中月点评:孩子在其成长过程中,迫切需要家长的肯定和鼓励,虽然表扬可以起到许多作用,但对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情,与其天天夸奖到“呕吐”,还不如明确表示把这个光荣的任务交给孩子,由其全面负责。这对孩子来讲,是一种极大的信任,也是对其能力的肯定。所以,当父母发现孩子已经具备某种能力,就应该放手让孩子去做,逐渐变成孩子的一种习惯。比如摆碗筷,你完全可以说“既然你这么喜欢摆碗筷,那以后这个任务就交给你好吗?”
思考:你的上司天天盯着你,生怕你的工作做得不好,你会怎么想?
5、对孩子进行激将
典型场景:“你能把碗筷摆好?我不相信,除非你连续3天都摆好!”
井中月点评:激将法,是故意不相信孩子有某种能力,然后设置障碍,而孩子为了表现和证明自己,会按照家长的圈套去做。激将法不能经常使用,只是偶尔为之的方法。需要注意的是,激将法是一把双刃剑,除非家长对孩子的性格和能力非常了解,才可以使用,否则不仅没有效果,还打击了孩子做事的积极性,例如对抑郁质的孩子,激将效果很差。另外,在孩子完成激将“任务”后,家长不必过分的夸奖,多承认自己“看走了眼”,一样让孩子心满意足。
思考:想想你的上司和你打过赌没有?是不是经常赌饭局?为什么?
6、向孩子寻求帮助
典型场景:“宝贝,这个我怎么都做不好,你能帮我一下?”
井中月点评:从孩子的天性来看,孩子是善良和乐于助人的,所以,父母可以利用这种心态,在无形中把自己的教育理念融入到生活中。同时,由于父母的低姿态,不仅使孩子得到成长的满足,也为家长得到了名正言顺“夸奖”孩子的机会。当孩子完成对你的“帮助”,你的一个会心的微笑,或一个热情的拥抱,就可以让孩子心满意足。当时机相对成熟的时候,父母就真的可以请孩子参与家中重要事情的决断和解决了,这对孩子的社会化是有极大的帮助,还使孩子感觉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,获得了家长的最高奖励和表扬!
思考:想想生活中,别人来求你帮忙,且是你可以做到的事情,你是什么感觉?
7、背后表扬孩子,但又故意让孩子听到
典型场景:假装背着孩子,打电话和老人汇报:“你孙子今天可棒了,……。”
井中月点评:对孩子的表扬,有时候不当面表扬的效果,是你想象不到的。其一,如果一个人经常背后夸奖别人,其心态和视角都是非常好,当见到其人时,就会自然而然地带出好感,就算不说话,其身体语言也暴露无遗。其二,你背后说人好话,且被人发觉后,被夸奖的人就会认为是一个真实的夸奖,当见到夸奖人后,就也会自然而然地带出好感,对其所说的任何话,都先认可而不会想着反驳,这为后面的教育打下良好基础。这种“表扬”,对孩子也是适用的,唯一的区别是,孩子事后会把“偷听”的话,喜滋滋地告诉你。
思考:某天你的上司和老总打电话时,你无意中听到在夸你,你有什么感觉?
8、帮助孩子进行自我评价
典型场景:“你喜欢自己画的画吗?”
井中月点评:一般情况下,在幼儿教育上,是不主张和孩子说过多的道理,这是因为孩子的逻辑思维还不完善。但是,道理也不是不能讲,就看你怎么讲了。当孩子做了一件事情,只要有机会,家长就应该问问孩子,对自己所做的事是怎么看待。如果孩子对自己的所作所为,能得到正面的评价,就说明他们内心有成功的喜悦,同时产生继续学习动力。而家长此时的责任,是引导孩子多发现自己可取之处,多获得对自己的正面评价,等于让孩子学会自己表扬自己和懂得道理。当然,如果是负面的,就需要父母进行反思了。
思考:某天你的上司问“你喜欢公司吗?”,从自己真实的角度,想想回答“喜欢”和“不喜欢”得区别。